您好,欢迎来到广婚律师! 关于About | 联系方式

咨询热线:

187-0202-1010

187-0202-1010

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>>婚姻法规>>婚姻法律

《民法典》中对于精神病患者的民事行为能力有何规定?

作者:147小编时间:2023-08-11 16:22:49

一、法律的出处

《民法典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的基础,于2020年5月28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,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。它是我国首部以典型条款形式编制、自1999年起历经21年编纂的一部民法总称。

二、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与适用

民事行为能力指的是个体进行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行为的能力。根据《民法典》的相关规定,智力和精神疾病患者的民事行为能力存在差异。

《民法典》第13条规定:患者的民事行为能力根据患者的疾病情况被细分为三种情形:

三、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(第54条)

《民法典》第54条规定:患者在疾病持续或暂时发作时,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,视为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。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不能独立进行民事行为,其法律行为无效。

四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(第55条)

《民法典》第55条规定:患者在疾病缓解期间,虽然能够辨认自己的行为和控制自己,但由于疾病影响,缺乏判断力或者控制能力,有可能造成自己或者他人的利益受到重大损害,需要亲属或者其他监护人辅助行使民事行为能力的,视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。

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患者在进行民事行为时,须得到亲属或其他监护人的辅助或者代理。如未经辅助或代理进行民事行为的,该法律行为有效,但其实施人可以请求撤销。

五、完全行为能力(第56条)

《民法典》第56条规定:患者在疾病完全缓解期间,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,能够独立行使民事权利,承担民事责任。

六、辨认和识别患者状况的程序

《民法典》的相关规定对于确定精神疾病患者的水平和类型,以及确定是否具备行为能力具有指导作用。在实际操作中,需要依据法律程序和专业意见进行评定,以确保患者及其他人的利益得到保护。

综上所述,《民法典》规定了患者的民事行为能力。针对不同情况,法律明确了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完全行为能力三种状况,并规定了相应的权利和责任。这些规定保护了患者及相关方的利益,同时也为法律实施提供了明确的指引。

上一篇:《民法典》中关于最高额抵押权的规定是否适用于所有借贷合同?

下一篇:《民法典》中对遗产处理是否明确了继承人的继承顺序?